声游北京歌谣见北京展览启幕,数字技术让北京歌谣活起来
8月12日,“声游北京—歌谣见北京”系列展览启幕活动在北京城市图书馆艺术文献馆举办。现场,北京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陈树林唱起大约一千年前的北京民歌片段,令人感动不已。
该展是由首都图书馆与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2023年度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。展览分为地理风情、历史年轮、人文逸趣、歌谣在当代四大板块,通过猜谜、绕口令、录制声音等互动形式,用装置艺术、声音可视化等多媒体展陈方式,首次从歌谣的独特视角展现北京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。首都图书馆副馆长张娟现场宣布,“声游北京”系列VR线上展馆同步上线。中唱集团总经理樊国宾表示,本次展览是运用数字技术让声音文化遗产“活”起来的一次探索。
展览内容丰富多样,不仅涵盖北京地区产生或相关的民歌、童谣、小调、叫卖调及环境音等,还从中唱集团500余首出版物中精选出60首大众耳熟能详且具代表性的作品,按不同方式呈现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展览中一棵翠绿的“大树”,挂满了高低不同的鸟笼,读者不仅可在此享受树下夏天纳凉场景,感受年轮的流转,还可将脑袋探入鸟笼聆听童瑶带来的别样欢乐。金代《泰和年间童谣》、元朝《脚驴斑斑》、明朝《明正统京师童谣》等众多具有历史代表性的童谣,在鸟笼中被欢唱着。同时,用纱幕投影动态展示的北京街道影像,把胡同小吃和时令节气等人文主题童谣,融合在春、夏、秋、冬的季节光影里,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着老北京歌谣的缤纷活泼与胡同景观的温馨。《刘伯温造北京》《万寿山》《鲁班爷锯白塔》《前门楼子高不高》《前门情思大碗茶》等体现城市记忆、市井商业的歌谣,以及民间流传的歌谣、叫卖调、北京地区环境音风声配合着图文互动大屏为读者精彩呈现。
展览整体打破了传统展览以视觉为主的模式,融入大量艺术化的感官体验,让观众能够“看见歌谣、触摸歌谣、感受歌谣”,实现文化沉浸感的最大化。值得一提的是,展览在展示北京声音的同时,也在记录北京声音,留存北京声音。参观者借助声音可视化的模式,通过话筒录音留下自己的声音,新时代的北京声音,并可扫码带走属于自己的声音。
据悉,北京歌谣作为中国北方地区歌谣的代表,是北京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语言浅显易懂,内容朴实自然,它们以独特的视角见证了北京城几百年的岁月沧桑,对于研究老北京的历史文化、语言、民俗等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。本次展览深入挖掘并精心整理了一系列珍贵的北京歌谣资料,声游北京歌谣见北京展览启幕,数字技术让北京歌谣活起来包括明代的《古今风谣》、民国时期的《歌谣周刊》等。借助中国唱片集团丰富的老唱片数字声音档案,将声音文献与古籍文献相结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,让其重现光彩和神韵。